宋式美學-瓷器與花瓶簪

宋式美學-瓷器與花瓶簪

宋朝在中國歷史上是經濟及文化發展最繁榮的朝代。宋人在生活得到保證的前提下開展了精神上的追求。因此,宋代在人文藝術方面的發展非常蓬勃。著名的宋徽宗皇帝也以自身的極高的藝術造詣(和反之的政治手腕)而聞名。

北宋開始理學興起。理學是宋代哲學的主流,是儒學,佛學和道學的思想結合。在如此思潮下宋人的美學觀點也起了相應變化。在衣飾上他們主張不應過分豪華,而是崇尚簡樸。風格拘謹保守,式樣變化不多,色彩以質樸、潔淨、自然為主。崇尚自然的概念則在紋飾題材上展現。不論器具衣飾,花草鳥獸蟲都是宋朝常見的樣式。而瓷器在宋朝達到巔峰,器形優美,色調素淨,紋飾細膩。其固中自然含蓄,淡泊質樸的美學經久不衰,至今仍然受世人喜愛。

雅緻的宋人為了能夠因應四季變化蒔花弄草,更是製作出了琉璃花瓶簪,以便簪上時令的花。在宋代,簪花不僅是女士的專利,在一眾男性文人雅士中也很流行。甚至在宮廷內,各種節慶、祭祀、宴席場合都必須要戴花。朝廷按照不同的場合和官員身分,賞賜不同的花朵。《宋史‧輿服志》曰:「襆頭簪花,謂之簪戴。」

這個琉璃(舊稱藥玉)花瓶簪可以儲水,以便插入鮮花,簪在頭上。

圖源 萬寶齋

圖源來自 weibo 博物館攝影師 動脈影

 

開片與冰裂

宋代瓷器以舊式製法,只用瓷土燒製而成,比後來的元明清代製作難度更高,而傳世作品稀有度更高。民國許之衡《飲流齋說瓷》中說:「宋最有名之窯有五所,謂柴、汝、官、哥、定是也。 更有均窯亦甚可貴。」鈞窯與汝窯、官窯、哥窯、定窯並稱為宋代五大名窯。

開片是指只有出現在「釉藥層」的裂紋,是釉層的熱脹冷縮而形成的。陶瓷上釉進窯燒烤時,釉藥會在高溫下熔成陶瓷表面玻璃狀的保護層。瓷器出窯後隨著溫度的自然下降,由於坯體跟釉藥各自的收縮率不同,相對比較堅硬又缺乏彈性的釉藥層就難免會產生裂紋了。但如果是出現在陶瓷器坯體的裂紋,那就真的是瑕疵品了。

瓷釉開片,層層相疊,稱為「冰裂紋」。在瓷器流傳過程中,如遇冷熱變化仍會繼續開裂。這本為缺陷,惟因其片紋自然天成、生動有趣,變成收藏家所追求的紋飾。裂紋使每一件瓷器都與別不同,獨一無二。

自攝-細看開片紋路

 

稀世珍寶-無紋水仙盆

如果你聽過周杰倫的<青花瓷>,其中一句歌詞就有提及:「天青色等煙雨,而我在等你。」

汝窯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,俗稱「鴨蛋殼青色」,釉層不厚,隨造型的轉折變化,呈現濃淡深淺的層次變化。相傳此顏色為宋徽宗在夢中所見,醒來口吟「雨過天青雲破處,這般顏色做將來」,並令瓷工把夢中的瓷器燒製出來。

據文獻記載,汝窯為宮廷燒造瓷器的時間在北宋晚期,學者推測大約僅20至30餘年。由於燒造時間極短,致使汝窯極為珍貴,至今傳世作品不足百件。

 

根據明代鑑賞家曹昭在《格古要論》中所說,汝窯「有蟹爪紋者真,無紋者尤好」。汝窯成功燒出沒有開片,光滑無紋,釉色勻潤,一件「完美」的作品。根據當時的技術所限,可謂是不可能的作品。這件水仙盆是目前傳世汝窯中唯一無開片紋路者。清代乾隆帝對此件作品愛不釋手,降旨加刻御製詩並重新設計陳設木座。

圖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

此水仙盆看似平淡,實質釉色多變;藍中帶綠,綠中帶粉。雖然沒有複雜的紋路,但是顏色耐看其形優美,經得住時間的考驗,成為經典。

根據所刻的御製詩,水仙盆這個器型在前朝(唐、宋)是哈巴狗或貓的食盤。是不是很訝異呢?如此珍貴的水仙盆,竟然曾是隨便放在地上供寵物使用的食盤。

圖源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

 

後期發展

自元代發現高嶺土起,瓷器製作採用了二元配方,即瓷土加高岭土,令瓷胎的硬度加強,從三個方面為中國陶瓷工藝帶來改革:

1能夠燒製更大的器件

2 減少燒製過程中的變形

3 使製瓷的燒成可以達到更高溫度(後續發展了各種高溫顏色釉的瓷器)

此後中國的瓷器更上一層樓,在英語中瓷器甚至成為中國代名詞,都為China。

 

受宋代瓷器與簪花的習俗啟發,我做了一系列花瓶簪。其中一些花草搭配是有特殊寓意的。往後我會再寫一篇有關中國文化中常見的花草,其文化象徵和來源。

Back to blog